第493章 心生怨恨-《侯门医妃有点毒》


    第(2/3)页

    “殿下早点回来。”

    三皇子点点头,“宫门落锁之前,一定回来。”

    蔡氏目送三公子离去,笼在衣袖里面的手,攥得紧紧的,青筋凸起。

    真当她是傻子吗?

    她知道三皇子进宫所为何事。

    她已经是个碍眼的存在,是时候退位让贤,让别人取代她的位置。

    她低头一笑,笑容极尽嘲讽。

    丫鬟安慰她,叫她不要多想。

    她摆摆手,“清点财物吧,说不定很快我们就要搬出上房,去那小跨院居住。”

    “夫人何至于如此?殿下不会那么冷酷无情的。”

    蔡氏脸色一沉,“我的话都不听了吗?别忘了,你们都是我的陪嫁,我若是不保你们,你们就会跟蔡府的下人一样,要么死要么拉出去发卖。”

    丫鬟浑身一哆嗦,“奴婢这就开始收拾,夫人也要放宽心。”

    这心宽不了。

    她只恨许嬷嬷,害她这么惨。

    更恨刘诏顾玖两口子,将事情挑破,致使蔡家倾覆。

    她望着东院的方向,那两口子凭什么能幸福美满地生活,而她却要遭受这样的苦楚?

    凭什么?

    蔡氏心中积累了太多的不满和怨恨,等到她被贬斥那一天,她将会被仇恨彻底吞噬。

    ……

    诸位皇子们进宫请旨,顺利吗?

    当然不顺利。

    户部没钱,少府的钱文德帝这个死抠,也不愿意动用。

    瞧瞧几个儿子的样子,文德帝直接翻了个白眼,“户部没钱,少府的钱都要花在刀刃上,开府的事情,想都没想。莫非住王府,还委屈你们了?要不住宫里?东宫那边群殿众多,都空中,要不都住东宫去?”

    几位皇子齐齐一哆嗦,“父皇恕罪!”

    文德帝哈哈一笑,“你们都是朕的儿子,朕对你们自然是宽容的。这一回就不罚你们,全都滚吧。”

    皇子们很心塞,这才开了个头,这就被打得体无完肤。父皇一开口,就堵死了一切可能,这叫他们怎么办?

    刘议有些不甘心,斗胆问道:“父皇,儿子还有一个疑问,不知当讲不当讲。”

    “说吧!”

    刘议斟酌着说道:“户部没钱,不是一年两年的事情,而是长期如此。恐怕未来户部也不会有钱。难道户部一日没钱,儿子们就一日不能开府吗?三年五年,十年八年,都不能开府吗?”

    文德帝冷冷地扫了眼刘议,“你自己要是能凑足开府的钱,朕就让少府配合你,替你挑选府邸,助你开府。

    你若是凑不齐开府的钱,就给朕滚回王府老实待着。等什么时候户部宽松一些,少府也有余钱的时候,朕自会替你们着想。”

    这就是没得商量的意思。

    刘议低头耷脑,心很累。

    做皇子,明显比做王府公子更辛苦。承担的责任越来越多,好处却没有。动不动,就要被父皇一顿申斥。

    想当初,做王府公子的时候,父皇一年到头也很少管他们。

    如今动不动,就要被御史弹劾。动不动,就被父皇叫到宫里骂一顿。

    皇子生活,简直是苦不堪言。

    不过求个府邸,却是困难重重。

    刘议黑沉着一张脸,离开兴庆宫,转道去了未央宫面见裴皇后。

    裴皇后这段时间很忙,忙着适应皇后生活,忙着培养心腹,还要忙着应付萧太后。

    刘议找她求助,她叹了一声,“你太着急了。你大哥说的没错,皇子开府一事不着急,你怎么就不听。”

    刘议蹙眉。

    裴皇后语重心长地说道:“你父皇刚刚登基,千头万绪,处处花钱。朝中的事情还没理出头绪,你们做儿子的不思替你父皇分忧,光想着拿钱开府,给陛下增加负担,陛下能高兴才怪。”

    “难道就因为户部没钱,儿子就不能开府?”刘议不甘心。

    裴皇后哼了一声,“你平时挺聪明的,这会怎么钻了牛角尖。等你父皇忙过今年,待到明年地位稳固的时候,你们再提出开府,便水到渠成,懂了吗?”

    刘议还有点懵,还钻在牛角尖里面出不来。

    裴皇后戳了下他的额头,“自己回去好好想清楚,想清楚之前别来烦本宫。还有,王府那些产业,将来肯定是要分给你们几兄弟。你叫萧琴儿多上点心,别被你大嫂一个人拿捏。”

    “多谢母后教导,儿子谨记。”

    “去太后那边请个安,太后高兴了,也会赏你几样值钱的玩意。”

    刘议心想,他才不要什么值钱的玩意。不过进宫一趟,是该去太后那里请个安。

    “儿子知道了,儿子这就去给太后请安。”

    刘议来到太后宫中,三皇子刘言也在。

    萧太后正在和刘言谈论他的婚事。

    二月已经过去,三月到来,万物复苏。

    蔡家的案子,已经快审完了,很快就要宣判。

    三皇子刘言到文德帝跟前请旨,文德帝已经答应他,会替他料理好蔡氏,无论是贬还是赶,都得有个说法。

    如此一来,三皇子就得再娶个妻子。

    三皇子的婚事,文德帝没空关心。

    三皇子没办法,只好求到萧太后这里。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