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8.在好转与加重之间反复横跳-《最终诊断》
第(1/3)页
祁镜回到诊疗室,拉上了还在写医嘱的颜定飞:“颜老师,54床有点奇怪。虽然只有单侧上肢受累,但nihss评分上到了4,情况不乐观。”
颜定飞是神经内科的主治,刚接班查完房,对这个54床也很在意。不过因为个人原因,他不太喜欢说话。尤其是同事之间,一切回答都是尽可能简短,有时候甚至只有一个字:“嗯。”
当然他也不是真的木头,作为医生非常尽职,面对病人的时候该开口还是会开口。
相对于语言上的互相交流,颜定飞更喜欢把每个病人的情况都写在纸上,平时能作为记忆的一种补充,在和其他医生交流时是也能用来传递信息。
对于已经确诊了的病人,他一般会记下诊断、用药策略和恢复的情况。如果是未确诊的,那就会写下一堆鉴别诊断和各类检查结果,将科班化的诊断方法用到极致。
随着这声“嗯”,他手边的病情记录纸被递了过来。
上面勾勾画画写了不少东西,对比胡东升复述的内容要精彩和详细得多。对54床和刚才那位20床的咳嗽女病人,他都有自己的看法。
祁镜上一世有幸和他搭档过,那时颜定飞是副高,他是主治。他很清楚颜定飞最喜欢的交流方式,不是那种你来我往的互动,而是只有yesorno的是非题:“颜老师也觉得问题不在脑子里吧。”
“嗯。”
“今天神内会诊是钱老师?”祁镜问道,“要不要等他下来后再决定接下来的检查方向?”
“不用。”
颜定飞摇摇头,用手里的笔敲了敲一旁的桌面。
实习生小b正飞速地写着检查单,见他在催,进一步加快了手速。不一会儿一张b超单送进了颜定飞的手里,转手后又到了祁镜这儿。
单侧上肢出现无力、麻木、针刺感迟钝,病人还有头晕的症状,第一个考虑的就是脑子出了问题。
如果是40往后的中老年病人,没有高烧血常规检查正常,就算头颅ct没有明确的梗死灶,医生也会更多的考虑脑梗。但这个病人才20岁刚上大学,又没有高血压史,脑梗的可能性相当低,可以说近乎于0。
同样是缺血,既然头颅ct检查没什么问题,那病因的位置就有可能在其他地方,继续死磕脑子并不明智。
祁镜手里捏着的是一张检查颈动脉的多普勒彩超单。
普通b超靠超声回声的不同来辨别实质性脏器中发生的病变,图像是黑白色。多普勒彩超并非是彩色画面,而是在普通b超的基础上加了动静脉的血流情况,专门用来检测心脏和大血管。
“我和颜老师一样,也觉得是颈动脉的问题,他脖子上那块......”
话说了一半,忽然从门口穿进了一个人,正是54床的母亲,同时伴随而来的还有她的喊声:“医生!”
病人情况不容乐观,所以当看到家属跑进屋的时候,每个人心里都觉得不对劲:“怎么了?”
颜定飞都准备起身向外走了,没想到她竟然笑了起来,大声说道:“我儿子的右手似乎好一些了!”
不管是从她的身份,还是从她高兴的样子来看,这位母亲都不应该是一个会拿自己儿子病情开玩笑的人。
在短短一句话的催化下,整个诊疗室里五个人的面部表情呈现出了三种完全不同的风格。
两位实习生和家属一样,没什么事儿比病人自行好转更来得高兴了。而颜定飞和屈逸有多年临床经验,听后没什么好高兴的,脸上布满了疑惑。刚才病人的右上肢抬都抬不起来,才过了不到十分钟,怎么可能恢复。
唯有祁镜,脸色越发难看了。
虽然不知道病人身体里发生了什么,但他知道,有时候病情好转可能比加重更可怕。
当病情突然发生转折的时候,就该重新做一遍体格检查。颜定飞留下了屈逸,自己带着祁镜跑了出去。
nihss评分是上世纪80年代末创建,用于脑卒中的一套神经内科评分系统。几乎每隔几年就由脑卒中协会做改动,慢慢完善。评分过程很复杂,不过结果不难理解。简单而言,脑卒中带来的神经内科系统症状越明显,nihss分数就越高。
之前54床的评分为4分,全部来自于右上肢。表现为右上肢运动能力缺失,无法对抗重力以及中度的针刺感觉迟钝。
但现在重做评分后发现,病人的情况已经改善到了只剩1分。
他不仅能自行抬起右上肢,而且对针刺的感觉又重新回来了。虽然没法长时间维持抬手的姿势,但对比十分钟前有了非常明显的好转。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