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7.我不是来玩的-《最终诊断》
第(2/3)页
CT检查所需造影剂中的碘可以通过胎盘进入胎儿循环和羊水中,但尚未有致畸风险的报道,也未观察到甲状腺吸收碘造影剂后对胎儿有不良影响,其在**中的分泌<1%,新生儿胃肠道吸收率<1%。因此,对有适应证的妊娠期和产褥期妇女合理使用碘造影剂是相对安全的。
三、妊娠期及产褥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
问题7:妊娠期及产褥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推荐及共识】
7?1 高危因素的动态评估是预防妊娠期及产褥期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的重要手段。(证据等级:专家共识)
7?2 健康宣教、物理方法是预防妊娠期及产褥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首选。(证据等级:专家共识)
7?3 妊娠期及产褥期有静脉血栓栓塞症高危因素的孕产妇应合理应用预防性抗凝药物。(证据等级:专家共识)
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因素的评估是预防的关键,与非孕期相比,妊娠期及产褥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危险因素更多、更复杂。尽管目前针对孕产妇的风险评估策略还未得到有效验证,但仍建议对每个孕产妇进行静脉血栓栓塞症高危因素的评估,根据评估结果采取不同的预防策略,以减少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的发生,降低因静脉血栓栓塞症导致的孕产妇死亡和不良妊娠结局。在此要特别强调,妊娠期及产褥期是一个相对长的时期,随着妊娠的进展以及分娩后进入产褥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风险也会随着孕产妇的生理改变和病理状况发生变化。因此,应对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风险进行动态评估,推荐在以下几个节点进行评估:首次产前检查、出现新的妊娠合并症或并发症时、住院期间、分娩后。
相关知识的健康宣教是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有效措施之一,宣教内容包括告知孕产妇合理膳食、规律开展孕期运动、避免脱水、避免长时间卧床或制动、鼓励术后早期活动、识别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风险因素和早症状等。以下几种物理方法可作为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措施和辅助治疗手段:
(1)足背屈;
(2)防血栓梯度加压弹力袜:适用于产前或产褥期可以自由活动的孕产妇,或接受药物抗凝的同时穿戴梯度加压弹力袜;
(3)间歇充气加压装置或足底静脉泵:适用于长时间卧床制动的孕产妇,存在静脉血栓栓塞症高危因素尤其是剖宫产术的产妇,建议至少使用至产后第2天,对于不适宜穿梯度加压弹力袜的产妇可以考虑整夜使用。
但若合并严重外周动脉疾病或溃疡、近期皮肤移植、外周动脉旁路移植术、充血性心力衰竭引起的重度腿部水肿或肺水肿、对已知材料或产品过敏、严重腿部局部疾病(如坏疽、皮炎、未治疗的感染切口、脆弱的“纸样”皮肤)等情况时,不适宜用上述物理方法。妊娠期及产褥期有静脉血栓栓塞症高危因素的孕产妇,合理应用抗凝药物可有效预防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发生。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的药物有普通肝素(UFH)、低分子肝素(LMWH)、华法林、直接10a因子抑制剂等。华法林是一种维生素K拮抗剂,一般仅限于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孕产妇的抗凝治疗。直接10a因子抑制剂可以通过胎盘,孕期禁止使用。普通肝素和低分子肝素均不透过胎盘屏障,普通肝素因半衰期较短,出血风险较高,故一般不用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低分子肝素主要通过抗凝血活性因子10a(F10a)的作用来抑制血栓形成,在达到有效抗凝作用的同时可以减少普通肝素所致的出血等不良反应,安全性更高,因此,推荐低分子肝素作为预防妊娠期及产褥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首选抗凝药物。
问题8:如何实施妊娠期及产褥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措施?
【推荐及共识】
8?1 制定本单位的产科静脉血栓栓塞症高危因素筛查表,指导孕产妇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措施的实施。(证据等级:专家共识)
纳入各种危险因素、制定相应的评估表可以更全面、更客观地评价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风险,也可为妊娠期及产褥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策略和分层管理提供指导。但目前国内的相关研究数据零散,尚缺乏中国孕产妇使用抗凝药物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因此,本共识谨在借鉴国内外相关指南的基础上,结合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高危因素,制定出妊娠期及产褥期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措施的实施指引,供临床参考。
经评估后达不到预防用药指征者,建议非药物方法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经评估后达到预防用药指征者,建议非药物方法和抗凝药物联合应用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对同时存在出血和静脉血栓栓塞症高危因素的孕产妇,建议先使用非药物方法预防至出血风险降低后,再评估是否需要联合抗凝药物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
四、妊娠期及产褥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治疗
问题9:妊娠期及产褥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治疗措施有哪些?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