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3.到底烧没烧?-《最终诊断》


    第(1/3)页

    丹阳医疗中心现在只有三个临床科室,是个不折不扣的二级专科医院。虽说硬件方面挂着二甲的牌子,甚至比某些三级专科医院还要好些,可院内的医护实力并不高,恐怕也就二乙的水平。

    主要还是老年科、牙科、皮肤科实在太边缘化了,想要人才,可基数摆在那里。

    好在朱雅婷运营还算得当,经过开张时半年的亏损,医院在06年开春终于开始盈利。能在医疗中心这样高福利的状况下保持盈利,其实已经相当不错了。

    因为非营利的性质,医院的收益全部被用来提升医院的实力。

    医院只要步入了自给自足的正轨,投资人不忘初心,那就能好好活下去。现在丹阳医疗中心就是这样的一个状态,自身已经能维持住手下医护们的高福利,那自然得开始向更高层迈步。

    扩张分两步走,一步着手构建新科室,另一步则是和其他医疗机构加紧开展合作。

    从去年医疗中心成立前,他们就和三院取得了合作关系。现如今,合作已经从医疗纠纷和病例监管,真正扩展到了科室之间的协同诊治。

    去年食物中毒急诊的应对就是个很不错的先例。

    在这些合作中,医疗中心从中获得了大量优质病源,而三院也对医疗中心这个后花园非常安心。尤其前些日子,祁镜夫妻俩就帮他们排查出了一位丙肝病人,成功躲开了一次重大医疗纠纷案,再一次巩固了医疗中心的地位。

    陆子姗这次去日本,主要目的是帮祁镜,其次还是因为这位丙肝病人。

    三院没告成,她心里不舒服,看着还有一大堆需要找麻烦的对象。思来想去过后,之前成功拦住她上诉的陆子姗就是自己最好的帮手。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排查正巧用的就是祁镜名下生物制药公司的丙肝抗体诊断试剂,也算为自己的公司开了条三院的门路。

    除了三院外,医疗中心也与丹医大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就说医院里的医护,其中有一半来自丹医大,领导层除了国外留学回来的朱雅婷外,都是清一色丹医大毕业生,所以从一开始医院就把目标放在了和这所大学的合作上。

    其中最主要的项目就是学生。

    医院想要在三甲大肆搜刮人才的时候分一杯羹,那就必须展现出自己的能力。除了薪资够高以外,民营医院想要获得学生青睐,那就必须得有一个业务水平够高的平台。

    纵观全市二级专科医院,拥有诊断部的医疗中心可谓独一档。

    背靠三院有了充足的病源,院内还有祁镜这样的存在,吸引力自然不一样。接下去就是等着丹医大把学生送进来实习,在实习的过程中,让学生领略一下诊断部的“风采”。

    但成也实习生,败也实习生。在实习生的问题上,双方一直僵持不下。

    丹医大觉得给医疗中心实习生就是施舍,想要免去一大笔实习生的住宿和实习费用。而在祁镜看来,能来自己手里实习完全就是上辈子修来的福分,实习费翻倍还来不及呢,怎么可能免掉......

    期间也有过二次磋商,双方也有过退让,只可惜最后还是没能达成一致。

    其实说到底,实习生就是把双刃剑,关键是在其他人眼里开刃的部位不一样。

    丹医大看待自己学生就是一个个廉价劳动力,给三甲是去学能力,给钱很正常,但给你二甲就是纯粹帮忙而已。当然,他们也不否认祁镜的实力,只可惜医院本身能力限制了这一点。

    而到了祁镜眼里,实习生哪儿还是什么劳动力,就是一个个累赘,拖累诊断部运转的累赘。想来?可以,必须由丹医大自行筛选出实力优秀的学生,这才有进门的机会。

    对,还只是机会!

    丹医大何等体量,你可以挑剔,他们也有脾气。见祁镜给了条件,他们虽然笑着答应了,可回头甩手就是一套反击。作为对实习生前来工作的回报,祁镜就需要定时回丹医大开设《诊断学》病例讲座。

    这算是踩中了他的雷区,本来给医学会开周五黄昏就已经很累了,还得回丹医大开讲座?

    祁镜怎么可能答应。

    所以谈判一拖再拖,至今都没有一个确切的说法。

    树挪死,人挪活,丹医大这儿走不通,那祁镜就让朱雅婷走了另一条路——丹医大的“死对头”,丹阳大学附属医学院。虽然路窄了不少,人才也没对方优质,但好歹别人清楚自己的定位,行事没丹医大那么霸道。

    “人来了么?”祁镜想着日期,说道,“我记得是今天。”

    “来了,第一批实习生中午到的。”纪清问道,“你该不会是让他们来这儿参加讨论吧?”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