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导体受力的过程,肯定是原子核和参与的,其底层的基础依旧是原子和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就像是普通的推力一样,只有原子和原子相互作用,才能够产生如此明显的力。 王浩的研究就是以导体内的微观形态,来解释电流磁场相互的作用。 这一切还是以数学为基础。 …… 在国际数学家大会上,王浩只是做了二十分钟的工作报告,说起了自己的研究内容以及一些进展情况,但是影响还是很大的,很多人都知道了消息。 其中也包括首都大学基础科学中心的主任研究员汪承林。 汪承林看了全部的报告,结合自己团队的研究得出了一个结论,“王浩的路走偏了。” 他比其他人知道的更多。 他很清楚王浩是以交流重力实验为基础做的研究,那么所谓的新型几何,就肯定和实验直接相关。 “交流重力实验,怎么能联系到解释电磁力呢?”汪承林完全想不通,他仔细思考了一下,认为王浩还是把交流重力场,当成了磁场、电场直接相关的一种场。 这样才能够把两者联系在一起。 但是,以现有的基础物理学,去试着理解交流重力场显然是行不通的。 汪承林之所以很有信心,还是因为他们的研究有了进展,甚至可以用成果斐然来形容。 他们通过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建立出了完善的数学模型,以交流重力场为标准,研究温度和材质的关系,下一步就可以分析出哪种材质更容易激发超导状态。 更容易,也就是激发温度更高。 这个研究的目标就是以数学分析,试着去研究新型的高温超导材料,甚至一定程度上可以进行‘预测’。 他邀请了四个数学专家,专门做相关的数学工作,建立的数学模型非常完善。 同时,工作成果也得到了244工厂研究员的认可。 办公室里。 汪承林就在和王强说着,“以我们现在的成果,就可以去申请新的项目了。” “我们是做超导机制的研究,主要目的是研究新型的高温超导材料,不过同样是做交流重力实验,我们的研究项目也会把数据共享给244工厂。” “相信也会对你们的研究有帮助。” 王强笑道,“你们的研究确实很有水平,我们参考你们的数据确实有帮助,我个人希望你们能继续下去。” 继续下去,肯定要申请新的项目,否则就不可能有足够的经费支持。 王强客气的说着,心里还是感到很不解。 他一直在基础科学中心这边,可却听说刘云利、阮伟平以及薛常三人,一起申请了项目转移,完全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他不由琢磨着,“看来还是要回去一趟,一直在这里都不知道消息。” “刘云利在电话里说不清楚。” “西海大学那边研究什么湮灭、拓扑的超导,难道还能比分析研发高温超导材料更有意义吗?” …… 西海大学,物理实验室。 在上一次验证实验结束以后,实验室并没有准备新的实验,主要是因为王浩还要继续研究,以便确定下一步的实验方向。 另外,他们需要等待新的设备。 现在对于实验的要求越来越高,验证一些低温超导问题时,设备水平的精度明显已经不够了。 上一次向乾生建议购买一套精度更高的温度控制设备。 王浩想想还是同意了。 在继续深入研究之后,他很确定之后的实验,对设备精度要求会越来越高,就必须要购置非常高端的设备。 他们直接联系了超导重点实验室。 超导重点实验室有一套精度很高的温度控制设备,谈价钱的问题就交给向乾生了,他原来就在超导实验室工作,对于实验室的设备情况非常了解,尤其是内部的大型设备。 最终谈下来的价格是三千两百万,就像是向乾生说的一样,只是三千万的价格,超导实验室,肯定不愿意把设备卖出去。 现在能谈到三千两百万,还是因为王浩和向乾生的‘面子’。 双方谈下了新设备的问题,但新设备从超导实验那边拆装再运过来到这边安装、调试,还是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 这可不是一台电脑,而是一套大型的设备,就只是拆卸、运输、安装,没有一个月的时间根本不可能。 后续还要进行调试,才能应用在高精度需求的实验上。 “最低预计两个月以上。”向乾生说了个时间。 这个速度已经很快了。 如果是购置一台全新的设备,售价高昂不说,从订购、生产再到运输、调试,花费一年时间都很短了。 实验室的高精度设备都是如此,因为类似的设备生产厂家很少,都是订购一台才会生产一台,提前生产根本没有任何意义。 这也是因为每一个买家的需求是不一样的,标准化生产的高端设备,根本不可能卖的出去。 在订购了新的设备以后,物理实验室的经费也快耗光了。 王浩也让何毅、向乾生等人,进行一下实验成果的总结,来向科学基金会申请新的经费,他们已经有了两项大成果。 一个是把交流重力场的数值提升到17%以上。 一个是发现未激活超导状态的交流重力场。 前者是技术上的巨大提升,后者则是交流重力相关研究的新发现,只拿出一项成果都可以交代了,两项成果加在一起去申请新的经费,肯定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区别只在于下一步拨款经费的数额而已。 时间已经来到学期开始前。 王浩的职称依旧是二级教授,并没有继续再提一级,正常情况下,教授的评级需要教学、科研的综合考量。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