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奇妙之旅自然行(31)-《系统大佬燃爆全宇宙》


    第(2/3)页

    第三十三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解释】

    能认识别人的叫做智,能认识自己的叫做明。能战胜别人的叫做有力,能战胜自己缺点的叫做刚强。知道满足就感觉富有,坚持力行的就是有志气,不迷失本性的就能长久,死而不被遗忘的就是长寿。

    第三十四章

    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解释】

    万物依它生存而它从不说什么,成功了它不据为己有。养育了万物而不自以为主宰,经常没有欲望,可称为渺小;万物想它归附而它不自以为主宰,可以称之为伟大。因为它到底不自以为伟大,所以才成为伟大。

    第三十五章

    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乐与饵,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

    【解释】

    谁要掌握了道,天下人都要向他投靠。都来投靠也不会互相伤害,大家都和平安泰。音乐与美食,能使行人停步。道要说出来,却淡的无味。看它看不见,听它听不到,用它用不完。

    第三十六章

    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解释】

    想要收敛它,必先扩张它;想要削弱它,必先增强它;想要废弃它,必先兴盛它;想要夺取它,必先给与它。这叫做精深的预见,柔弱会战胜刚强。鱼不能离开水,国家的好武器不能拿出来给人看。以“处柔”的态度对待他人,就能避免很多怨恨。

    人需要过三关:第一是金钱关,第二是名关,第三是利关。第一,遇到问题不要躲避,更不要硬碰硬,而应该用柔性去化解,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伤害任何一个人。第二,不要总是将烦恼放在心头,这样只会给自己增加心理负担。聪明人会将烦恼分解,而不是自己一个人硬扛。这是每个人都要做的功课,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第面对人生中的诸多关卡。

    第三十七章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镇之以无名之朴,夫将不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

    【解释】

    道是无为的而没有一件事不是它所为的。侯王如果能保持无为这一原则,万物将自动向他归化。归化后如果有欲望发作,我就用“无名之扑”来镇服他。无名之扑也就是根绝欲望。根绝欲望可以安静,天下自然就会稳定。老子所说的无为不是指不做事,而是不要人为地做事。

    第三十八章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

    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解释】

    “德”即是“得”,所谓“上德之人”与“下德之人”的不同之处是,对于得失的不同理解和做法。“上德之人”的“得”是“不得到”而不是“得不到”。“不得到”是不去刻意地必须得到,不去逆规律而求得拥有,不执着于始终握住。“下德之人”的“得”正好相反,“得”就必须想方设法得到,还要将已经得到的东西时时刻刻牢牢抱紧,生怕失去。所以,才会殚精竭力、耗尽心神、束手束脚。怎能不累?!事事皆有度,否则越紧抓得越容易失去,到头来,什么都得不到。

    大丈夫立身敦厚,不居于浅薄;存心朴实,不居于虚华。

    第三十九章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其致之也,谓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废;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正,将恐蹶。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称孤、寡、不谷。此非以贱为本邪?非乎?故致誉无誉。是故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

    【解释】

    自古以来凡是得到一的:天得到一就清明,地得到一就安宁,神得到一就有灵,洼坑得到一就充盈,万物得到一就繁衍滋生,侯王得到一就能为天下的首领。他们都是从得到一才能达到的境界,天不能保持清明,恐怕要破裂;地不能保持安宁,恐怕要废弃;神不能保持灵验,恐怕就要消失;洼坑不能保持充盈,恐怕要枯竭;万物不能繁衍滋生,恐怕要灭绝;侯王不能保持高地位,恐怕要垮台。所以,贵以贱为根本,高以下为基础。所以,侯王自称为“孤家”.“寡人”“不谷”。“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贱是基本,贵是有了贱才会贵,没有贱贵不起来。你照顾大家,大家被你照顾,才会很自然地来帮助你,你就贵了。你不是靠你的权势,不是靠你的威力,而是靠你去照顾大家,大家很自然就返回来了。一个人只要愿意处下,很快就会上来。

    第四十章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解释】

    任何事情,你都要反过来想。向相反的方向变化是道的运动,示弱是道的运用。

    我们每次想到老实人的时候,都觉得老实人很吃亏。老实人虽然被聪明人欺负,但是他专门吃老天爷,那不是很愉快吗?聪明人专门吃老实人;老实人吃不了聪明人,他就放心地吃老天爷;老天爷没事干,专吃聪明人。讲了没有,要变成有很容易;讲了有,要变成没有很难。好好去想一想。老子说,天下万物生于有。但是,“有”不是最本源的东西,最本源的是“无”,因为最后所有东西都是归于无的。这样你才知道,中国人都是先说没有,不会先说有。一个人保护自己不叫圆滑,害别人才叫圆滑。所有的差错最后都是你自己的问题,不是别人的问题。大家慢慢从这里去了解,“无”是分母,“有”不过是分子。我们站在没有的立场来说有,随时可以控制得很稳当。先说不要再来要,你就不会过分。

    我们之所以如此谨慎,之所以先说没有,之所以明哲保身,目的就是让我们有生之年始终对伦理道德有信心,始终对天理良心有信心。朝这个方向去想,你就是正确的。

    第四十一章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纇;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

    【解释】

    上等智慧的人,听到道,不断地用实践来增强对道的感悟。中等智慧的人听到道,好像听得懂,又好像听不懂。下士听到道,认为你在乱讲,认为肯定不可能有这种事情,才会哈哈大笑。不被嘲笑那就不是真正的道了!所以古人说过:明显的“道”好象暗昧,前进的“道”好象后退,广德若不足,意思是道德范围很广,好像永远不会满,人要不断修德,保持谦卑。平坦的“道”好像高低不平,崇高的“德”好像低洼的川谷,洁白好象污垢,刚健的“德”好像是怠惰,质地纯净好像是浑浊。最大的方形反而没有边角,重大的器具往往制成得很晚,最大的声音听来反而无声,最大的形象看来反而无形。“道”幽隐而无名,只有“道”,才善于使万物得以完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越好的音乐越悠远潜低,越好的形象越飘渺宏远。

    第四十二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解释】

    道产生统一体,统一体产生对立的两个方面,对立的两个方面产生第三者,第三者产生万事万物。万物内部都包含着阴阳两个对立的方面,它们在交冲中得到和谐。人们所厌恶的就是“孤家”.“寡人”.“不谷”这些词儿。而王公们却用这些词儿称呼自己。所以,一切事物贬损它,它却得到增益;增益它,它却受到贬损。人们所教导我的,我也用来教导别人:“强暴的人不得好死”。我要把这句话作为教人的宗旨。

    第四十三章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解释】

    天下最柔弱的东西,能驾御天下最坚硬的东西。无形的力量能进入没有空隙的东西里面。我因而认识到无为的好处。无言的教导,无为的好处,天下的事很少能够比上得上它。

    第四十四章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解释】

    名声与身体相比哪个亲切?身体与财产相比哪个重要?得到和丧失相比哪个有害?所以,过分的爱名利就必定要付出更多的代价;过于积敛财富,必定会遭致更为惨重的损失。所以说,懂得满足,就不会受到屈辱;懂得适可而止,就不会遇见危险;这样才可以保持住长久的平安。

    第四十五章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第(2/3)页